21世紀來臨之后,生活條件變得越來越好,醫(yī)療水平越來越高,但是為什么冠心病卻是越來越多呢?難道不做支架就不能活,只能等死?這也太荒謬了吧。在沒有搭橋,沒有支架的年代,胡大一教授做了30幾年的心血管內(nèi)科醫(yī)生,患者活得很好。
生活習慣調(diào)整好,睡眠好,心情愉悅,按時吃藥,對自己的病情有數(shù),家里的合力照顧,就會活得很好。
心態(tài)很重要
為什么有的人呢活得不開心?
因為喜歡比,橫著比,豎著比!
比官大?比錢多?
越比越難受,越比越郁悶!
自己開心比什么都重要!
我們要健康的活著,抓緊時間干正事!
1712195357.gif
得了病,也得享受生活
得了病一定要學會治療,才能夠重新享受生活,
帶著支架也可以生活的很好。
但是沒有治療,一定好不了。
容易復發(fā),心里沒底,不敢享受生活,
不敢恢復工作,不敢旅游,生活質(zhì)量很差。
再好的治療,也別忘了運動
多數(shù)主治醫(yī)生不知道怎么教會患者運動,
因為自己沒有經(jīng)歷過。
陽光行走,不損傷關(guān)節(jié),對心臟和肌肉都好。
走路輕微出汗,有點喘,
但是依舊可以說出一句話,剛剛好!
10個心血管病 ,9個可以預防!
預防好心血管疾病,我們可以多活10年。
每10個心肌梗死,有9個可以被預測,
而6個心肌梗死,5個可以預防。
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
控制體重
肥胖者發(fā)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瘦正常人的2.3倍。有研究對11萬余名女性進行長達16年的隨訪,發(fā)現(xiàn)肥胖與超重均為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。
膳食中飽和脂肪酸及鈉攝入與腦卒中呈正相關(guān),是人群腦卒中病死率的主要決定因素。一般而言,脂肪攝入每天不超過50克為宜,且飽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不宜過高。
適量補充蛋白質(zhì)
過多蛋白質(zhì)攝入也導致過量脂肪攝入,并加重腎臟負擔。
老年人每天每千克體重攝入蛋白質(zhì)1.2-1.5克為宜,其中至少有1/3為優(yōu)質(zhì)蛋白質(zhì),如魚、蛋、奶類、瘦肉、豆制品,食用魚類蛋白、大豆蛋白可使腦卒中發(fā)病率降低。
補充膳食纖維
有報道,增加每天水果、蔬菜攝入量可降低發(fā)生腦卒中的危險性。
提倡多食用谷類食物,少食用甜食、糖果,多吃粗雜糧、蔬菜、水果等含膳食纖維較高的食物。
控制鹽的攝入
高血壓和食鹽攝入量關(guān)系密切,攝入量越高,人群收縮壓、舒張壓水平就越高。
與每天食鹽攝入量小于6克者相比,每天吃鹽大于等于12克的人患高血壓的風險增高14%,大于等于18克的人患高血壓的風險增高27%。
中國居民每天食鹽攝入量普遍較大,平均在15-16克,尤其是北方居民口味“重”,對高血壓的預防非常不利。
1克食鹽也就是一個牙膏蓋的量,6克食鹽加起來并沒有多少。從心血管病預防角度來說,人們的飲食還是要盡量清淡一些,逐漸減少食鹽用量,直到不特別在食物中加鹽。
定期體檢
45歲以上中年人、肥胖者、有高脂血癥家族史者、經(jīng)常參加吃喝應酬者、高度精神緊張工作者,都屬高危對象,應定期(至少每年一次)檢查血脂、血壓等指標。
不貪涼勤鍛煉
不管冬季夏季都應做好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。冬季天寒,天氣變幻無常,是心腦血管疾病易發(fā)時間,應當注意保暖,夏季燥熱,氣壓低,濕度大,汗如雨下,切忌受風,勿要貪涼,冷食亦當適度。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(fā)生。
心腦血管患者不是不能運動,而是要適當運動,運動量減少也會造成血流緩慢,血脂升高。
高血壓:有效不更方!
早發(fā)現(xiàn)、早吃藥、早控制。
還有些人擔心自己這種藥已經(jīng)吃了十幾年了,會不會耐藥,或者有副作用?其實一般來說藥的副作用多數(shù)在用藥 1 個月內(nèi)就出現(xiàn)了。
如果吃了 10 年都沒什么事,效果都很好,那么可以繼續(xù)吃下去,只要有效,就別換藥。